忆西路军往昔烈骨忠魂!登天下雄关观塞外风云—西北游DAY.6

2017年09月12日 17:36 freedomzx

8到15天左右的旅程转眼间,已经度过了一半,不得不让人感叹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快!今天我们车314车友会的一行人,将先到“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”瞻仰革命烈士,然后再去嘉峪关看看,天下第一雄关究竟是什么样子!毕竟,如果不去那里登城一观,回去以后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过西北一趟......
清晨我们三个人早早的起来,吃完早饭后,就开车一路向西狂奔。因为张掖和嘉峪关市相隔有220多公里,中间还要去高台县的“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”参观,最后晚上还要赶回张掖。所以说,今天一天的行程都比较紧张,只能早点出发。——“张掖西”这几个字,最近两天已经看到好几回,都快跟回家感觉差不多了!
上了连霍高速向窗外望去,今天的天气十分晴朗蓝天白云,虽然没有在藏区那么透亮,但也远比我的家乡“国际庄”要强的多。高速一侧有些干枯的河床,应该就是黑河了,显然7、8月份汛期一过这里就变成了一片荒凉的泥潭。
行驶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,我们到达了今天的第一站,甘肃省张掖市下属的高台县。这里位于河西走廊中部,黑河中游下段,素有着“塞上江南、北凉古都”之称。相传这里曾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政权的都城,其境内的骆驼城遗址距今已有1300多年,是国内为数不多见的古代墓葬群。
高台县内居住着回、藏、裕固、维吾尔、彝、满等18个民族,虽然是在混居的环境下,但有些地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,还是相当明显的。而今天我们要去瞻仰烈士风采的“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”,就坐落在高台县。
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,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是中共历史上,最可歌可泣的部队之一。1936年底到1937年初,在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后,为完成在河西建立根据地、打通国际通道的重大使命,两万余名西路军将士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半年之久,最终多数战士由于敌人的封锁孤立无援而壮烈牺牲。
刚进入纪念馆门口,“浩气长存”这四个字,正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不屈的忠魂,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中,依然坚持着为民族解放而战斗,那怕战至一兵一足,这种精神实在值得如今的后人学习。其实,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经商,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这种精神。
纪念馆门口旁边还陈列着一辆退役的坦克,英姿威武,虽然它经过重新的妆葺,已经很难看出当年那场大战的痕迹。但看到它,我们耳边仿佛还能够听到烽火连天,震耳欲聋的炮火声!
“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”的前身是高台烈士陵园,始建于1953年。这座纪念馆之所以建立在高台县,是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战。1937年初,高台功防战,红五军有2000多位战士,在这里与敌人进行了九天八夜的殊死战斗,最后壮烈牺牲。
漫步在纪念馆园中,英雄石雕随处可见,就好像都在向我们低声细语,诉说着那段惨烈而又气盖山河的岁月。
纪念馆园内的中央,是一座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牌,碑身上部的党徽寓意革命战士永远在党的领导下前进,碑体正面是题词: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。
在纪念碑下,有不少游人都为烈士献花,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崇高敬意。我们三个人也都献了花,看同事的表情是不是很凝重呢?没办法,在这里任谁都会庄严肃穆起来。
除了纪念碑在纪念馆园内的一侧还陈列着,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阵亡烈士公墓,根据资料这里掩埋着转战河西、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。
遥想当年,如果没有这些烈士的牺牲,就不会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,在阵亡烈士公墓这里,我们再次献上了自己深深的敬意。
进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后,第一眼看到的就是“光照千秋,气壮山河”几个大字,这应该就是最能突显出,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光辉的一句话。
纪念馆内存放着很多当年留下来的遗物,和图文资料,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明白,当初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艰苦卓绝半年多,究竟是怎么度过来了的!
这应该是当时西路军缴获的武器,虽然,它已经锈迹斑斑,但相信曾经帮西路军的战士们,渡过一场又一场殊死战斗尽染敌血。
看到这两把步枪后,不知道为什么我脑海里,就想起了“小米加步枪”这个词。虽然,这是后来抗日战争中提出的口号,但估计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处境,也符合用这个词来形容。
看着墙上这些照片,真是触目惊心,这就是1937年“高台功防战”时的景象。1937年1月1日拂晓,红5军共3000余人攻占高台。结果,遭到6倍于自身的敌人围困,最后在苦战了九天八夜后弹尽援绝。高台战斗,红5军3000余名官兵大部分都牺牲了。
看着这些照片和石雕,我们清楚的能够感受到,当年那场战斗的惨烈,以及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不屈不挠,正是这样的军人支持起来中国人民的脊梁。
在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,溃败河西走廊之后,仅存的4424名战士,继承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牺牲战友的遗志,加入了抗日战争之中,继续完成着自己的使命。
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历经70余次血战,兵力锐减。所以,经过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祁连山召开的扩大会议,决定将现有人员编为左、中、右三个支队,就地分散打游击,保存现有力量。上面这幅画就是,西路军左支队挺进新疆,受到当地人民欢迎的画面。
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出来,我们三个人都还沉浸在深重的气氛当中,远望纪念牌。只希望这些烈骨忠魂的西路军将士的英灵,能够永远在这里安息,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和平。
离开高台县我们的心情稍微好转了些,因为下一站我们就要去有“天下第一雄关”之称的嘉峪关。
越往西北走,道路两边的环境就越荒芜,真有点要出征塞外的感觉......
看来因为往这边走的人真不多啊!笔直高速路上只有两三辆车在行驶,一不留神我踩油门的劲了大点,车就已经超速了!
不知不觉中,经过1个多小时的行驶,我们终于达到了甘肃省嘉峪关市。真正的嘉峪关,显然并不在市区,而是在嘉峪关市西边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,根据资料记载它是明代长城的起点,历史上被称为“河西咽喉”。
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(1372年),由内城、外城、罗城、瓮城、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,全长约60公里。
明代时,中原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,经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,嘉峪山是必经之地。因此自从建成嘉峪关后,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,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。在历史上,跟山海关一东一西,都有着“天下雄关”的称号。
嘉峪关由内城、外城、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,壁垒森严,与长城连为一体,形成五里一燧,十里一墩,三十里一堡,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。
进入嘉峪关内部沿途的壁画,向人们讲述着这座关城的历史。真是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技艺,看着壁画是多么的惟妙惟肖。
严关百尺界天西,万里征人驻马蹄。飞阁遥连秦树直,缭垣斜压陇云低。光看这斑驳的石牌,你能看出明清两代时,这座关城的辉煌吗?
每年5~10月是嘉峪关的最佳旅游时间,嘉峪关属温带干旱气候,昼夜温差相对比较大,需要注意。看来这会我们来的正是时候,关城里有很多游客。真是没想到这里也有关帝庙,看来当年镇守这里的将领和百姓都是关二爷的信徒啊!
嘉峪关的这些城墙建于明代,历经600多年,如今依然坚固。材料主要是黄土,经过暴晒,晒死草籽,夯筑成墙。远眺整座关城,土黄的颜色透出了不尽的荒凉,难怪在古人的诗词中,走出这里都是塞外大漠的感觉。
既然来了嘉峪关自然要登上城楼一览,上去的过程中遇到一个美女在这里自拍,要不要去跟她合拍一张呢,嘿嘿......
烽火台上装监控,这也算是古今相结合吧!
在古代建筑中,经常会在房檐中加上类似龙头的东西,学名叫做吻兽。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脊兽,通常指正吻,又称大吻、吞脊兽,位于房屋正脊两端,也可用于墙脊上。正吻主要用于高等级殿堂,如宫殿、坛庙等。等级较低的房屋正脊两端则用望兽,并不向内衔脊,而是向外张望,常用于城墙上的城楼、铺房,据说能够趋吉避凶。
中国最早在南宋时候就已经有了火炮,这应该是明代留下来的。不过,想到后来中国人发明的武器被外国列强反过来,用来侵略我们真是心痛啊!
站在城墙上,望着城外真有点笑看塞外风云的感觉,特别是城楼下还有表演。
这是在拍电影,还是表演?看着应该是在模拟明军对战少数名族的场景
竟然还有杂技,反正不要票,在这里多看一会儿......
看到这样的诗情画意的景色,是不是不敢相信这是在气候干旱的嘉峪关照的?
可实际上这确实是在嘉峪关照的,为什么城里会有这么丰富的水源呢?其实,并不难理解毕竟当初这里是要驻扎大量军队的,没有水源怎么玩的转呢!
根据资料显示明代时,明朝的军队和吐鲁番兵曾数次在嘉峪关作战。但城外是荒漠地区十分缺水,嘉峪关却城中有井,山上有泉,用水不患匮乏。因此,这座关城非常稳固。
现在天气已经转凉,有了一丝秋意,可嘉峪关里还是绿色满园,由此能够知道这里水源多么丰富。
这么美的画面如果不说是在西北,真以为到了江南的水乡......
不知道是什么花,但这么美先拍下来再说!
不要误会这里可不是嘉峪关的夜景,我们在参观完“天下雄关”后,晚上又急急忙忙的赶回了张掖,准备明天从这里出发去往下一个目的地。不过,幸好回来晚了才能赶上这样好的夜景,不愧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啊!
明天我们车314车友会的旅程将更加精彩,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西北游之旅,未完待续......


电信与服务业务许可证:(京ICP备13029860号-11)
Copyright 2024 © 车314 版权所有 About che314